课程是高校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的根本。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特制订我院“2019-2021”三年课程建设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新时代高教40条”,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教育;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变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必威betway官网入口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二、建设任务与目标
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优质课程建设为重点、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和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拟用3年的时间,使各专业全部课程达到合格课程标准,5门以上课程达到在线精品课程标准, 6-10课程达到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标准;6门以上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1-2门以上课程达到省级在线精品课程标准。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合格课程建设
合格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达到合格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各教研室要重视合格课程建设工作,尤其要重视新上专业的课程建设,尽早使其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合格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有:
1.课程梯队建设。课程梯队由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助教组成,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所学专业应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的该专业方向进修学习,并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讲师职称;形成一支人员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
课程主持人负责组织审定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实施计划,制定课程师资队伍培养规划,责任管理各要素配置和教学全过程质量保证。
课程主讲人负责制定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实施计划及课程各要素配置需求。
课程助教随堂听课、协助主持人和主讲人落实课程诸要素的建设,负责辅导、批改作业、课程资料的管理等工作。
2.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科学,经过教学过程整合,能够吸收一定量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
3.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自学与导师指导,课外训练、实践实验技能训练”三大课外学习体系,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
4.实验实习实践条件建设。课程实验项目明确,有针对性,并且有实验指导书;制定实习实践场所管理规范,确保环境良好。
5.教学文件齐备。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教案、实验指导、参考文献、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
6.课程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建立完备的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实行课程教学双向考核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学生征询会议制度,加大对课程教学的监控和检查力度,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7.课程管理。建立课程教学文件的管理规范,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和课程资源的网络管理。详细内容参见《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二)在线、线上线下混合精品课建设
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有用、有效、先进”的思想,按照学校相关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建设工作:
1.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要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主持,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3.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教学内容要先进、科学,并经过主讲教师进行2个轮次以上(含2轮)教学过程整合,及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纳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4.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能够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5.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
6.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首先,在线公开资源课建设,每一本科专业均要打造1-2门在线公开资源课,要在主要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授课教案、实验指导、参考文献、考核方法和试题库或试卷库、主讲教师教学录像等)上网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加强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方面内容的建设,争取经过三年的努力,达到能够进行远程教学的要求,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其次,积极进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7.不断深化考试改革。建立有效、可信的考试机制,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鼓励探索和尝试网上考核。
8.注重教材建设。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三)课堂教学改革建设
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的要求,积极探索“课堂革命”的路径,在所有开设的本科课程中开展“课程施政”、“项目化教学”、“目标结果导向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改革试点,在每一本科专业中,积极打造1-2门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程。
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立项主持,广泛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改成果,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院、教研室二级课程建设领导小组(院级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教学委员会成员组成;教研室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全院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新上专业合格课程的验收和精品课程的评选,对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等工作;学院、教研室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开展合格课程的建设、指导、检查和验收,组织申报精品课程等工作;从而为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在职教师进行短期进修和申请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开发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巩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果,在教师中开办现代教育技术高级培训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提高外聘教师的质量,努力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校任教。
(三)强化教改立项研究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源泉。为使课程建设内容不断更新,引导课程团队成员积极承担省、厅、市、校教改立项,强化教改研究成果的实践和应用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为内容(含实践教学)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质量。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为此,学院将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合格课程的鉴定验收和精品课程的评选,并对通过鉴定的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对各类课程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尤其是要对上网内容进行不断升级和更新;对在检查、评估中发现的后续建设工作不力、水平明显下降的课程,将取消其相应的荣誉称号。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学院将把课程建设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奖励范畴,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
1.对评选出的校级合格课程和精品课程,将提供一定数额的前期建设补助和后续建设经费,并从合格课程中择优推荐参加校级精品课程的评选,从精品课程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程的评选。
2.把课程建设工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职务晋升以及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量化赋分时将精品课程与校级教改立项同等对待。
五、课程梯队与建设时间
(一)课程建设的教师梯队
一般由1-2名教授或副教授、2-3名讲师或助教组成,同时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要兼顾年龄结构老、中、青教师的结合。
(二)课程建设时间
合格课程建设时间将按照学校的具体安排执行,确保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完成必修课的合格课程建设,第二学期完成选修课的合格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推进我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力争每年完成一门校级精品课程;三年完成建成5门以上校级在线精品课、 6-10门校级线上线下精品课和校级教改精品课、1-2门省级在线精品课。
(三)课程建设的提出和验收
合格课程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精品课建设以建档立项填报方式进行,由各类课程建设负责人填报课程建设申报表,建设达标申请验收,由学院教学质量检测与督导专家组依据学校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必威betway官网入口
2019年9月2日